春耕在即,要不要重头再来?天元区的果农左都文一直在纠结。
今春大雪,左都文的80亩葡萄被雪压垮,损失500余万元,8年心血付诸东流。回过神后他反问自己:当初,为何没买个保险?
近年来,我市农业保险全方位险种体系初见成效。去年,全市农业保险保费收入1.99亿元,同比增长23.62%。
农业保险如何“扩围增品”,为我市乡村振兴织密“安全网”助力农业产业发展?近日,记者展开了调查。
●“e农险”,为农户“雪中送炭”
前段时间,连日的低温雨雪,让株洲一中药材基地遭受不小的损失。
幸好,该基地去年底购买了太平洋产险株洲中支的“e农险”。经过保险公司现场勘查和评估,最终获赔5万余元,损失减半。
基地负责人刘先生告诉记者,种植业投入大、风险大、利润却不一定大。但随着我市农业保险稳健发展,给刘先生这样的农业种养殖户,吃下了定心丸。
记者从株洲保险行业协会获悉,除太平洋保险外,我市还有4家保险公司也在农业保险上发力。2021年,全市农业保险保费收入1.99亿元,同比增长23.62%,其中水稻、油菜、政策性育肥猪等主要农业保险品种,均实现大幅增长,农业保险的全方位险种体系初见成效。
2007年,我市被列入全国开展农业保险试点区域之一,至今已走过15个年头。目前,我市共开展农业保险项目共计14个。其中,中央项目8个,基本覆盖关系国计民生的水稻、生猪等大葱农产品;省级特色项目4个,基本囊括株洲市特色优势产业;县级特色项目2个(白关丝瓜特色果蔬、炎陵黄桃气象指数)。
在农业保险护航下,近年来,我市特色农业遍地开花,新农人不断涌现,农业产业化不断升级发展,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兜底稳发展,送去“稳定器”
这几日,芦淞区白关镇龙凤庵村经济合作社正着手为刚移栽的丝瓜苗投保。
2017年起,该合作社开始种植丝瓜。龙凤庵村党总支书记张川说,这些年,村民靠种植白关丝瓜“钱是赚了点”,但遇到天灾就“回到解放前”。 他说,没人给合作社兜底,农民种植的积极性都受影响。
2020年冬,经人推荐,合作社开始尝试为来年的丝瓜和葡萄投保。去年遇上罕见干旱,合作社获赔6万余元,保住了成本。
同属白关镇的果农易志刚却没这么幸运。今春大雪中,一半火龙果苗被压垮压伤,直接损失50万元以上。
压垮的不仅是果苗,还有他发展农业的信心。他介绍,火龙果从苗到挂果需要三年。三年又三年,多少人等得起?他感慨,做农业项目,没有保险几乎只能“听天由命”。
好在,随着农业保险体系不断健全,新一代职业农人也有了更强的风险意识,农业保险在广大乡村遍地开花,兜住了农人的钱袋子,天灾之后,越来越多的农人通过保险补偿,有了重来的勇气和信心。
●特色农险,助力特色产业
顺应我市特色农业和农业产业化发展新趋势,农业保险也不断创新新产品,特色农业保险项目不断推出。
炎陵黄桃,是“黄金树、致富果”,但也要“靠天吃饭”。除了病虫害,受自然灾害影响也很大。
2019年起,人保财险株洲市分公司在我省创新推出了炎陵黄桃气象指数保险,农户只需承担20%的保费,其余由财政补贴买单。黄桃一旦在灾害性天气中受损,达到理赔标准,投保人便可拿到赔偿金。
当年,炎陵石洲绿丰苗木种植专业合作社的黄桃在雨水中受损,因购买了黄桃气象指数保险,获得2.3万余元补偿,弥补了损失。
近日,再次在保险申请单上签下名字后,合作社邹经理长舒一口气。今年,他扩产增收的信心更足了。
如何让农产品抵抗市场价格波动?去年,中华联合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株洲中心支公司在渌口区率先推出“保险+期货”农业保险项目,有效帮助生产者锁定成本、稳定收益。
渌口镇福生村景源丰生态农业生猪养殖场的陈济平,清楚地记得自己在生猪饲料价格保险投保单上签上名字时的心情,“很忐忑、感觉在赌博。”
没想到的是,这份2021年8月31日的保单生效后,恰逢玉米、豆粕的期货价格上涨。陈济平获得了赔偿16.54万元,转嫁了饲料价格上涨带来的压力。
随着试点增多,特色农业保险成效逐渐凸显。目前,仅天元区,通过产品和模式创新,就推出湘莲种植、大马士革玫瑰、迷迭香保险等30余种农业特色保险,极大地解决了农业生产现代化瓶颈。
近日,“中央一号”文件发布,首次将“强化乡村振兴金融服务”单列,金融服务在乡村振兴领域的重要性被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其中,“保险”被提及11次之多,重要性不言而喻。
(株洲日报·掌上株洲记者/成姣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