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我国道路工程专业的第一个博士,30岁时就被同济大学破格晋升为教授,他的研究都和道路有关:道路管理、路面材料、道路工程……
他首次发现了道路材料再生机理和强度形成机理,建立了道路再生的成套技术,解决了我国大量道路废料无法消纳的难题,实现了废料100%高价值再生利用,他就是同济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教授孙立军,荣获2022年上海“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沥青废旧材料变“废”为宝
道路维修产生的沥青废旧材料会对环境产生污染并占用大量土地。是否可以再生利用呢?
孙立军教授团队经过十几年的研究,探索了一条高效、高性能旧料绿色再生之路。
(资料图片)
我们发明了高性能沥青乳化剂和复方再生剂,建立了模拟实际施工过程的新一代乳化沥青常温再生混合料设计方法,使其路用性能达到了热拌混合料的水准,提升了旧料的应用价值,可用于重载路面的中、下面层和一般交通路面的各层位。”
孙立军教授介绍。
为满足大规模再生混合料生产需求,研发团队首创了全套高效率、高精度、双拌式常温再生生产设备,包括铣刨料三级筛分、乳化沥青喂料、双拌式拌和以及多功能T型拌和等4个子系统,产能达每小时400吨,解决了规模化施工的设备难题。
另外,通过优化生产工艺流程,显著提高了再生路面的早期强度,养生时间从国际上传统的14天大幅缩短为1-2天,大大缩短了工期。
孙立军教授首次发现的道路材料再生机理和强度形成机理,建立了道路再生的成套技术,其优异的性能可替代新材料使用,提高了再生材料的价值,解决了我国大量道路废料无法消纳的难题。再生成果被写入我国交通运输部规范和美国ASTM规范。负责完成了国际上第一条重载高速公路的再生,已使用15年,并推广应用5200公里,实现了废料100%高价值再生利用。
讲起这些研究成果,孙立军觉得长期积累而来的现场第一手测试数据给了他很大的帮助。
我从这些第一手资料中掌握了我国公路的真实现状,为今后所有理论和应用技术的研究提供了真实的基础。”
孙立军教授把基础研究看得非常重。他认为,工程中实验的效果、工程实际使用效果的调查,有时比实验室实验的效果更重要。虽然工地风风雨雨,可是那里才能得到真实的基础材料。
科研贵在坚持16岁来同济上大学的孙立军,一直到硕士二年级的时候,才开始渐渐进入角色,对道路产生浓厚的兴趣。
他曾亲自进行了长达5000公里的路况调查,积累了60万个关于道路性能实验技术的数据。这些数据不断积累、更新,如今已积累了100多万个现场第一手测试数据,在这些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他建立了我国第一个路面使用性能的统一预测方程、我国第一个路面管理系统、国际上第一个针对连锁块铺面特点的分析模型和分析软件。
孙立军30岁破格成为教授,谈及经验,他认为成为教授是一种机遇。
当时,恰逢学校需要从青年教师队伍中选拔优秀人才来指导研究生,我是在这样背景下被任命为教授。”
而孙立军在科研、教学过程中也喜欢保持思考的习惯,勤于思考,勇于行动,在他看来这很关键。
“盯住问题持续研究,有所领悟才能真正有所前进。” 孙立军一直这样教导自己的学生,科技发展很快,各行各业紧跟科技步伐,如果什么时髦就去做什么,一直切换自己研究的领域,很难做到深入研究,有所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