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下旬,希腊雅典的一家全数字媒体空间The Holy Art里,闫雨的新作品《会说话的石斛兰》正在展出,这是她对植物与人类迁徙之间关联的一次观察和探索。
1996年出生,2018年获得史密斯学院的工作室艺术和经济学学士学位并获得梅根·哈特·琼斯艺术奖,2022年以优秀毕业生身份获得哈佛大学设计学院的硕士学位,虽然是一名年轻的95后,过去5年她的作品却走过了意大利、法国、日本、韩国、希腊、美国、英国和中国,几乎没有间断地出现在了各地的展览空间里。
因为有跨学科的教育背景和对公共领域的敏锐洞察力加持,闫雨的作品更倾向于在自然和社会景观里追寻不同学科和知识体系中植根于历史和集体记忆的叙事。
(资料图)
《会说话的石斛兰》作品截图
或许是小时候看着爸爸摆弄相机拍照种下的兴趣种子,闫雨在学生时代就对摄影很感兴趣。但由于并非从小接触艺术,在大学选专业的时候,闫雨还是兼顾了理想和现实的诸多考量,同时修读了经济学和工作室艺术专业。
在本科期间,她曾制作了一组室外装置,将四个木桩上放置镜面,邀请路人用手机记录下镜子里倒映的画面。在两周的时间里,随着天气的变化,这组装置经历了雨雪和阳光,收获了不同颜色的天空、路人的自拍、冬天掉光了树叶的枝丫等等影像。当一组照片集中呈现的时候,会有一种往昔时光也被收集了的浪漫感。“我希望通过这个短暂的对自然的介入,在公共空间中带来新的诗意和观察。”
本科阶段在史密斯学院学习经济学、社会学、戏剧灯光设计、摄影等多门学科的闫雨积累了许多跨学科的专业技能和思维模式,也在影像艺术上做出了不少尝试。2019年,她前往哈佛大学深造艺术设计与公共领域的硕士学位。
在那里,闫雨遇到了领域内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学者和艺术家,也逐渐产生了围绕着建筑和公共空间的创作兴趣。在一门地理信息系统应用课程中,闫雨学习了相关系统的使用方法。当其他同学大多用论文的方式完成结课作业的时候,闫雨决定用艺术品的形式去呈现自己所学。
她选择关注中国的荒漠化治理这一议题,选取了过去十年中国荒漠化严重的库布齐沙漠、毛乌素沙地、塔克拉玛干沙漠这三个样本地区,对比它们从2016到2019这三年的地表变化趋势。再把每一个数据点聚集成面,最终汇集成一个可视化的图像。
鉴于中国古代文人在创作山水画时很多也是基于对自然的观照和对环境的感知,闫雨耗时3个多月,利用由遥感卫星图像生成的数字画面,从北宋画家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中撷取灵感,并对其进行拼贴、重构、想象,将地理信息系统数据转化为一片烟波浩淼、壮丽恢弘的青绿山水图。
“不同的遥感卫星图像适用于的分析都是不同的。有的可视化图像适合分析城市人口密度,有的适合分析土壤构成。前期在学习相关知识和系统使用方法会花费比较长的时间。”闫雨通过研究,感受到了中国荒漠化治理的成效,但同时也发现了还有一些地区正在经历着严重荒漠化的困扰。在她看来,艺术家的创作过程,除了追求美,也是向诸多议题发出诘问的过程。
作为上海斯沃琪和平饭店艺术中心邀请的最年轻的驻地艺术家之一,闫雨在2020-2021年上海驻留期间,用非传统的摄影形式创作了《蓝图》,被斯沃琪和平饭店艺术中心永久收藏。
蓝图一词,既是建筑工地上最常见的测绘图纸,也是中国人用来描绘未来图景的借喻。闫雨借由这双关的含义,在上海的大街小巷找寻并记录变迁中转瞬即逝的空间碎片。
“小时候跟着大人来上海旅行过很多次。这次作为驻地艺术家,有了住在和平饭店的4个月时间,我就每天行走在上海的街区,去寻找城市街道上不被人注意到的基础设施。哪怕是一个消防栓、一个晾衣架、或者是社区居民搬家腾出来的个人物品,都代表着这座城市日新月异的变化。我把这些物品的局部光影收集到感光纸上,通过传统的绘制蓝图纸的工艺记录下来,就形成了《蓝图》这一作品。”
在闫雨看来,她不仅仅是一个理性的观察者或者是素材的收集者,走访采风的过程中与人的互动,也切实影响着每一张蓝图里的内容。有一次闫雨在董家渡社区,遇到一位老阿姨正在收拾屋子准备搬迁,热情的上海阿姨邀请她把家里的沙发和绿植映在了蓝图纸上。
居民晾晒的衣服局部
晒蓝图纸对于闫雨而言只是创作的一环,在她的设想中,未来可以以搬迁或者城市更新为题,集纳过去的建筑模型或者历史资料、走访的录音、蓝图的记录以及流传下来的居民物品,服务于城市蓝图档案库,蓝图系列作品还有很多可以完善的角度和用途。
“小时候只是作为观光者来参观一些耳熟能详的景点。但当我作为一个艺术创作者来到这里,就会收获一些以前不曾有过的敏锐。比如走在路上会更能注意到上海这座城市的肌理,你可以从一个历史建筑群很快就能走到一些有烟火气的街道弄堂。尤其在高密度的社区里,会看到居民们公共空间和私人空间的融合。即使城市规划更新有很多自上而下的理念,但其实当你走在亟待被更新但尚未被修缮的社区里,你会发现居民们用自己的方式很好地共享着这些空间,来宣示这里是我们的家。他们的桌椅、象棋盘、沙发就摆在门外,你能想象街坊四邻下午一起聊天晒太阳的画面。这种城市会客厅的氛围感很打动我。”
象棋桌子局部
虽然年纪尚轻,但多学科的学习背景和艺术项目经历对闫雨的艺术创作帮助颇大,她总是能用更多元的思维和开放包容的心态投身艺术创作。虽然有时这也意味着难以一时间给出自己的商业定位,在商业合作中会面临一些局限。但从大学时代起闫雨就积极进行各种形式的艺术创作、学习不同的工作方法并积极报名参与世界各地展馆的艺术工作,与各国艺术家交流学习,以此来浇灌自己的创作灵感。
“一个作品的魅力不仅取决于人生阅历,也要看作品本身的感染力和艺术家的工作方式。艺术家的原动力就是通过创作的过程,去思考当下人们面临的问题,并尝试解决。如今全球化局势下,世界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像我这样处在跨文化背景下的年轻艺术家,也还在不断探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