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居老人“阳”了怎么办?如何在特殊时期服务群众不断档?
在普陀区桃浦镇,社区工作人员不仅手机24小时开机,确保随时回应居民的紧急需求,日常更是走访关心高龄独居老人。都说远亲不如近邻,除了工作人员的关爱,守护邻里“老伙伴”服务更是成了社区里的一道微光,照亮了很多老人的心。
高龄独居老人,人人有人关爱
阳光水岸苑的独居老人孙阿婆,打电话给网格员郭晓明求助电话:“我核酸待复核,很有可能阳了,现在有点不舒服,家里没有药,儿子还在外地出差……”
【资料图】
挂上了电话,郭晓明第一时间带着家里的备用药、抗原以及消毒片赶到老人家中。在孙阿婆家中,郭晓明详细询问了老人的情况。“我现在还没有发烧,就是身上有点酸痛,暂时不想去医院。”通过对话,她发现孙阿婆的精神还可以,就把备用药、抗原以及消毒片交给了老人,并仔细交代使用注意事项,担心老人记不清,她还写在了纸上。临走前,郭晓明再三叮嘱:“如果有不舒服,要第一时间打电话给我,我们就去医院,一定不能硬扛啊!”
当天夜里,孙阿婆核酸结果出来,确诊感染了新冠病毒。担心老人独自一人在家,没人照顾,接下来几天,郭晓明和其他居委会工作人员坚持为老人送餐、代买生活必需品。
近期寒潮来临,又受疫情叠加影响,阳光水岸苑严格落实网格化管理机制,将所辖范围分为7个片区,居委会每名社工分片包干一个片区,开展高龄、独居老人等特殊群体结对帮扶工作。事实上,这只是桃浦镇各居村探索建立党建引领网格化管理机制,确保特殊时间服务群众“不断档”的一个缩影。连日来,桃浦基层工作人员舍小家为大家,用坚守与付出,确保工作不断档,服务不断线。
“老伙伴”乐互助,关爱在邻里间
“侬这几天注意保暖啊,天气冷了,疫情也严重,没事少出门,有啥需要帮助的告诉我,阿拉会上门来帮侬的……”蒋坚全是樱花苑居民区“老伙伴”志愿者中的一员,与他结对的老人中,有一位80多岁的老人,老伴去世,独自一人居住,没有直系亲属。寒潮来袭、疫情未退,他始终牵挂着老人,几乎每天前往老人的住所陪着老人家说一会儿话,闲聊家常,有时还会帮老人打扫卫生、整理衣物、代买生活用品等。
有一天,蒋坚全发现老人家中的自来水管冻坏,用水成了问题。他第一时间帮老人报修,还就近从邻居家接水,解了老人的燃眉之急。提到这位“老伙伴”,老人总是赞不绝口地说:“我有个好邻居,不是亲人胜似亲人,让我感受到了家人般的温暖。”
据了解,樱花苑建于1995年,老龄人口占比已经超过了总居民的40%。“让60岁至70岁之间且身体健康的‘小老人’为80岁以上、行动不便的‘老老人’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是我们在镇有关部门的指导下,大力推行的邻里互助式养老服务模式。”樱花苑居民区党总支书记袁廷海介绍说,这种模式能满足社区老人不同层次的需求,让高龄老人得到照顾的同时,也让身体条件允许的低龄老人在志愿行动中找到了服务他人的乐趣。目前,樱花苑共有9名“老伙伴”志愿者,他们分别与5名高龄老人成功结对,且这个数据还在不断增长。
下一步,樱花苑居民区将以“块长制”为抓手,不断拉长服务“半径”,延伸服务“触角”,同时进一步激发“第二梯队”“第二楼长”参与为老服务的热情,持续深化为老服务体系建设,为社区老年群体提供个性化、多元化、精细化服务,不断增强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特殊时期,送药情暖人心
你需“药”我来帮邻里互助传温暖“各位邻居,谁家有布洛芬,我同学有特殊血液病,现在在发烧,部分药他不能吃……”“我家有,放我家门口。”近日,家住桃浦镇新杨和苑29号楼的居民朱女士试着在楼组群里为同学“求药”,就收到了同楼栋热心邻居陈玮皓的暖心回复。特殊时期,邻里间的这份“送药之情”在冬日里格外令人暖心。
将家中为数不多的布洛芬匀出一半,打包放在鞋柜上,完成一整套“无接触”赠药流程后,陈玮皓将救急药品送到了朱女士同学的手中。“现在市面上布洛芬一药难求,像朱女士同学这种情况比我们普通人更需要这个药。”陈玮皓表示,家里人身体都不错,暂时还没有感染的症状,就算有也可以用其他药代替,自己很乐意为特殊人群提供帮助,只有举手之劳而已。
无独有偶,同样暖心的一幕也在新杨和苑8号楼上演。“群里的各位,谁家有一件防护衣吗?”“我有”“亲爱的各位领居谁家有退热药?救急人”“我有,给你放在门把手上,开门取。”……特殊时期的守望互助,让原本陌生的邻里“热络”了起来。
在桃浦镇,“远亲不如近邻”的温情时刻在身边发生,不仅化解了因疫情带来的不便和焦虑,更让大家树立起信心静候疫消云散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