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弘:在家门口打造更多一站式美好生活微空间丨全国人大代表履职故事 当前通讯

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将于3月5日在北京召开。在沪全国人大代表将把哪些经验、建议带到北京?


(相关资料图)

盛弘是长宁区虹桥街道荣华居民区党总支第一书记兼古北市民中心主任,也是一名新当选的全国人大代表。工作中,她积极探索国际社区联系服务群众的新机制和新方法,充分发挥基层立法联系点民意直通车功能,让越来越多的中外居民主动参与立法意见征询。

今年,她把关注的焦点落在“如何在家门口打造更多一站式美好生活微空间”。对于社区居民特别是老年人,家门口的社区服务够不够好、公共空间是否丰富多元、民生事项还有哪些短板……都与生活的幸福指数息息相关,也是盛弘的调研重点。此次赴京参会,她希望把调研收集的社情民意反映上去。

为“小小联合国”搭建市民议事厅

盛弘工作的荣华居民区位于虹桥街道古北新区,是全国首个国际社区。被称为“小小联合国”的荣华居委会,管辖的居民总数超过3.3万人。在这当中,有1.6万名境外人士。

2014年,盛弘带领团队在荣华居民区搭建了市民议事厅,破解国际社区“门难敲、人难近、事难办”的难题。议事厅里有不少外籍议事员,比如丹麦的李曦萌,他在中国生活了近三十年。“他是一个上海女婿,自己也在上海创业,企业的发展紧跟改革开放的脚步。后来,李曦萌成了市民议事厅的议事员。他会热心观察、反映社区治理当中的问题,对于不少议题都有自己的想法。” 盛弘向记者介绍。

菲律宾的王煊熔曾是一名全职太太,后来投身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的慈善工作,专注公益事业。她也是古北市民议事厅最早的议事员之一。前几年,在推广垃圾分类、文明养宠、城市无障碍建设等方面,以及听取国家慈善法修订草案的意见建议等过程中,她都提出了自己的意见想法。

在古北市民议事厅的发展过程中,外籍居民积极加入议事员队伍,同时也感受到了社区大家庭的温暖。盛弘发现,他们会主动提出要讨论哪些问题,按需议事。议事的空间和载体并不局限在会议室里。他们也许会走上黄金城道的步行街,观察市容市貌,思考哪些地方需要改进。有时,他们会开展一些沉浸式的讨论,同时提出问题。

这些问题自然都能得到回应,据盛弘介绍:“针对他们的提问,我们会约请相应的部门,比如绿化、建交或者其他的部门,一起商量解决。议事结束后,有些好的内容还会转化为立法建议,甚至出现在相应的法条里。”

还有一些“接地气”的问题,会转化为民生实事项目,比如改进助老餐食。“社区助老餐的合作方是一家‘物联网+AI’的企业,是国内首家落地的人工智能无人厨房解决方案的服务商。它所提供的菜品口味,开始一些居民可能会觉得不如浓油赤酱那般鲜美。我们不断倾听居民意见加上科学营养分析,菜单也根据居民需求不断调整。一些老年人血糖比较高,那就增加少油少盐的菜品。”盛弘说。

市民议事厅有着“”提议行督”完整的议事流程,充分体现了全过程人民民主。“每年的项目和事务讨论完后,还有相应的跟踪机制。项目落地后,议事员们会再来看一看项目做的怎么样,不断推进国际社区的治理工作。”在此过程中,盛弘的感受是,外籍议事员的想法很有国际视野,“他们会用其他地国家和地区的一些做法跟我们这里的做法进行比较,最后商量出符合这个国际化社区的、中外居民都能接受的方案。也就是说,中外居民通过不断的民主协商,达成了共识。”

在家门口打造一站式美好生活微空间

作为来自基层的全国人大代表,盛弘一直在关注,如何在家门口打造更多一站式美好生活微空间?对于社区居民特别是老年人,这一点尤为重要。

在赴京参会前,她向晨报记者介绍了调研得出的几个建议方向。

首先,她认为城市社区公共服务空间的布局应当更加均衡。“比如,在建设家门口的微空间时,一定要考虑,它的位置是不是让各小区居民都觉得方便呢?”

盛弘的另一个关注点是,虽然社区里有很多公共服务,但是“一站式”的功能仍需要加强,无论是家门口的养老、助餐、文化活动,还是疫情下备受关注的社区健康管理等等。“这些服务项目是有的,但是,它的品质是不是能够跟上大家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我认为,在政策制定上面也是需要一站式整体推进的。”她说。

“还有一点,从服务品质来讲,我觉得还要创新现代化的工作方式,不能把所有服务都交给政府包揽。政府可以考虑和第三方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加强服务人才培育,提高服务品质。”她说,“社区里还有许多经验丰富的长者,他们会组织群团活动,团队里都是志趣相投的老人。此外,如今更多的中青年也融入社区,参与治理。我们要进一步激发大家的热情,让社区工作产生新的活力和动能。”

新时代,家门口的社区服务,当然要让生活变得更加便捷。“我们能不能充分利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将智能化优势转化为社区治理的效能,让居民特别是老年人办事少跑路?这也是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盛弘说。

标签: 国际社区 家门口的 公共服务

上一篇:
下一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