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患癌老人遭遇情绪黑洞,6旬作家自述:秦文君带着写作合同叫我起床 焦点资讯

“我生病了,而且是很重的病,我进入了一条黑暗隧道……”

4月24日,50岁的财经作家叶檀在微博发布了自己罹患癌症的消息。视频中的她与昔日荧幕上的干练潇洒截然不同,露出憔悴与疲惫。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这样的状态,同为作家的简平也曾亲历。1958年出生的简平,今年65岁。“我患的是胃癌,2011年底发现的,当时也就50出头。”病魔甚至将他拖入了更深的黑洞——他患上了抑郁症。

十二年,一轮回。如今的简平早已走出黑洞,学会“把最坏的日子,过成最好的时光”。康复过程中,他甚至跨界担当影视剧制片人,成为中国电影华表奖、中国电视剧飞天奖、中国电视文艺星光奖的获得者。

面对疾病,叶檀在视频中表现出从容和镇定,告诉网友:“生老病死,人之常态。疾病绝对不能带来羞耻。疾病应该带来爱。” 视频最后,她摘下帽子,露出贴着头皮的短发,和一个微笑。

老年降临,疾病随行而至,这样的变化该如何适应?怎样调整心态,才能摆脱黑暗时刻?

4月25日,在接受晨报记者的采访时,简平忆起与癌症相逢的那段时光,总结说:“走出黑洞,需要多方面的力量。首先离不开亲人朋友的关心。其次是要勇敢地从病榻上走下来,拥抱外面的阳光。再就是要有自己的事情可做,作为精神支持。”

以下是他的自述。

还在卧床,朋友就催我写书

老年卡要65岁才能申领。我这两天刚刚申领了老年卡,正式成为一名老年人。

50岁那年,我可真没感觉到老。人家说我看上去还不到40。

可是我查出了胃癌。刚动完手术那几个月,我憔悴得一塌糊涂。“老”仿佛突然而至——头发白了,人剧烈消瘦。别人描述我“走路的时候,身体都佝偻着”。

生了大病的年轻人一般都盼着恢复,但老人不一样,他们会自卑。一方面是因为病耻感,另一方面是担心给家人造成负担。

年纪大的人总认为,自己应该照顾晚辈,这是天经地义的。让晚辈来照顾他,他就觉得给别人添了麻烦,时间长了担心别人厌烦他,即便别人并没有这么想。

对于癌症患者来说,手术、化疗、放疗是必经之路。生活在病痛中,心里特别难过,对死亡也会有恐惧感,觉得死亡并非想象中那么安详,而是伴随着痛苦。

这样一来,自卑和消极的情绪就源源不断了。

出院回家后,我每天在小房间里躺着。有一天,朋友、女作家秦文君来看我。“你不要睡觉了,赶紧起来写作!”然后她把带着的包拉开,里面居然是一份小说出版合同。

这也太搞笑了。我还在卧床,怎么写作啊?但是她说:“你是作(坐)家,就不能躺着。赶紧看下合同上规定你什么时候要写完。”

于是我坐了起来,开始写。当你被激励的时候,你会提振精神,甚至会忽略自己的病痛。

小说写完之后,反响挺好的,文学界的朋友还给我办了一个研讨会,影响力蛮大。朋友对我的鼓励,给抑郁中的我注入了生活下去、重回社会的信心。所以我建议,癌症康复中的病友们,不要把你热爱的事情放下。重新开始做,它会为你带来生活的勇气和动力。不要担心做不好,也许会比你想象的还好。

术后五六个月,去给别的病友做护工

有些老年病人可能想象不到,把自己从“病人”的角色中脱离出来,变成一个“主动助人”的人,对身心恢复反而更有帮助。

就拿我来说,手术后,我得到了家人、朋友、病友的许多帮助,还加入了癌症康复俱乐部。术后第五六个月,我主动和俱乐部的病友们一起去帮助别人。比如,有的病友马上要化疗或者动手术了,就去帮人家做护工。

你也许要问,老年癌友身体弱,能吃得消吗?其实,这里所谓的“护工”,除了倒尿壶、端饭菜之类,主要是陪着聊天。疫情之前,俱乐部成员每人每月都会轮到一次。

当你成为一个志愿者的时候,你会感觉自己是有价值的,对别人是有用的,会很愿意去帮助人家。我在陪着聊天时就给人家讲我的经历,还会问人家有什么爱好。有位老年病友说,他业余爱好国画,可惜生病后中断了。我就鼓励他重新拿起笔来,还把他的画拿到报社去发表。画在报纸上登出来了,大家认可他的专业水平,对他蛮有促进作用的。

后来,这个病友也很热心公益活动,现在是静安区癌症康复俱乐部的会长。每天忙得像上班一样,忙着组织各种活动。上这个“班”可没有工资拿,完全是义务的,但他很开心。

我所在的虹口区癌症康复俱乐部,也有许多活动,比如每年一次的文艺演出,比如属地街道举办的读书会。我就去当文艺志愿者,在读书会上给病友们开讲座。我出的书当中,有一本叫《在云端》,是我生病之后的两年里所写的散文随笔合集。我就把《在云端》的所有稿费都买了这本书,送给新的病友。

老年人还有个特点,需要通过对别人的关怀来找回自身价值。我发现,在癌症俱乐部活动的人,基本上都是老年人。年纪轻的人不大来参加这种活动,他们觉得老年人和他们的想法肯定不一样。其实我觉得,年纪轻的人更应该来参加,因为老人们很愿意呵护、体贴年轻人。

包括病友的孩子,我们也很关心。有个外地病友查出癌症时,他的儿子还小。上海经常有病友过去看他们。现在孩子考上大学了,大家还凑了一笔钱,给他儿子付第一学期的学费,虽然他们家并不缺钱。他也一直心怀感恩,谁到他那里去,他都会热情招待。

心态上不要把自己当成病人

在癌症俱乐部的氛围里,每个人都会主动去想自己还能做什么。我们街道为病友举办的阅读小组,我就一直参加。

你想啊,一个人,特别是老年人,得了重病,还勤于读书,这是多么美好的事情。

我和病友们交流阅读心得,然后把我写的另一本书送给他们。这是一本长篇纪实散文,叫《最好的时光》,记录了我和母亲双双患癌后的经历。

老年人,尤其是生了病的老年人,很容易受到这样的影响和暗示,即自我认同病人的角色,这就让自己很容易躺卧在床,很容易与社会和他人疏离,很容易陷入消极、悲观、疲惫的状态。

所以,我格外钦佩我的母亲,医生判断她最多只能活半年至一年,但她后来活了两年零四个月,在这期间她从来没有“躺卧病塌”,从来没有“奄奄一息”,从来没有“愁眉苦脸”,她一直在游山玩水,云游四方,把最美丽的风景看到最后的时刻,留给我们的全部是她最美的微笑。

对我来说,这段日子充满艰难、痛苦和悲伤,也充满了勇气、信念和理想。我前所未有地与母亲走得这么近,相互扶持、相伴相随。母亲临走时说:“你们不要哭泣,因为我已经心满意足,毫无遗憾。”我也有同样的感受。她人生的最后一程,是感受到幸福的。

标签:

上一篇:热点聚焦:“五一”将现今年首波采摘游高峰!走,去浦东采摘番茄、黄瓜,尝尝好咪道!
下一篇:最后一页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