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耀于星空的“中国宫”,是老男孩眼中最耀眼的“星”_快资讯

越成熟,越年轻。

58岁的徐晓雷,正因为新闻中的一件大事,像年轻人一般心潮澎湃。


(相关资料图)

“北京时间2023年5月30日9时31分,搭载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六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

“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后,于北京时间2023年5月30日16时29分,成功对接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径向端口。”

“北京时间2023年5月30日18时22分,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打开‘家门’,欢迎远道而来的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入驻天宫空间站。”

这是中国载人航天史上的重要时刻,也同样触动了徐晓雷的心弦。他把它们逐条记录在天宫观测日志里,分享给59岁的“追星搭档”张骏。

谁说老男孩没有梦想?徐晓雷和张骏一直以来的梦想,就是追逐天上的星星。近年来,从观测星星到观测天宫,这对60后天文爱好者的“追星”之路走得愈加坚定。闪耀于星空的“天宫”,被人们亲昵地称为“中国宫”,是他们眼中最特别、最耀眼的“星”,也是他们的主要观测对象。

不止于此,老男孩们还想把梦想传递给更年轻的一代。于是,他们一起在金山中学担任研究型课题的校外导师,负责天宫拓展研究方向,带领观测小组的学生共同追逐天宫点亮夜幕的璀璨。

老男孩的追星梦,从年少时开始

星空是一个神奇的地方,它让人可以追梦,追寻无限的可能。

六一节到了,你还记得少年时那个追逐星空的梦吗?

少年时的徐晓雷和张骏,都曾无数次凝望嵌在夜幕中的满天星辰,期待了解星星的秘密。后来观测天宫的想法,就源于观测星空。

站在金山中学的讲台前,他们把这段追星旅程讲给观测小组的学生听。四十多年前,在金山中学的校园里,徐晓雷和张骏两位爱“追星”的少年结为了好友。徐晓雷物理好,用高中学到的物理知识分析天体运动规律,并与张骏讨论。这是他们少年时代“追星”的方式。

■徐晓雷高中时

中学毕业后,这对好友走上了不同的人生道路,延续“追星”旅程。徐晓雷去了上海师范大学物理系,用万有引力公式推算星星的轨迹。毕业后,他当过很长时间的物理老师,教学生将物理知识观星技巧结合,学以致用。

张骏成了一名海员,先是跟随远洋轮在祖国各个海域巡游,继而周游世界。航行在茫茫大海上,有时候一天都见不到一片陆地。感到孤独的时候,他就等待夜幕降临,满天星星会像老朋友一样陪着他。

当徐晓雷用牛顿经典物理揣摩绝大部分星星的运动规律时,身为无线电通讯员的张骏正在船上做另一件事:每天,水手和驾驶台值班人员会把检测到的气压、风向、风力等气象信息写在电报纸上,交给张骏,由张骏发送给海岸电台。“海岸电台把海上船只发来的气象信息汇总到一起给气象台,气象台据此做出气象预报。也就是说,当时气象预报里的数据信息,都是我们这些船只现场测出来的。”他说。

遇到极端天气时,比如台风、飓风、大涌大浪,船只左摇右晃,船员工作十分艰难。电报房里的张骏便把凳子全部移走,整个人跪在地板上,一只手拉住固定的设施,另一只手嗒嗒嗒地把气象电报发出去。

在海上待久了,张骏不仅熟悉了不同季节的星空、星座,还积累了丰富的气象观测知识,为日后“追星”乃至观测天宫提供了很大帮助。当徐晓雷计算着天宫何时路过上海上空时,张骏能根据当天的风、云判断天气的阴晴雨雪。

■大学时的徐晓雷

和行星一样,天宫本身并不发光。只有在清晨或傍晚时,当太阳的光线正好照在它身上,并形成特定角度,反射到肉眼的视线范围内时,人们才能在地面上看到它。而如果天气不够晴朗,大气运动太快,打乱了天宫反射的微弱光线,光污染等,肉眼就看不到它了。

让“追星”成为生命中的闪耀时刻

星空中的繁星,是每个人生命经历中闪耀的点滴。

徐晓雷发现,和张骏搭档后,“追星”的成功率明显提高了。

2021年,得知年过五旬的徐晓雷业余专注于天文观测,一直与他保持联系的张骏兴致勃勃加入进来。3年来,两人一共成功观测并记录到天宫6次。“第一次观测成功是在2021年11月24日,第二次是当年11月26日,最近一次是23年3月9日,每次大概持续5分钟左右。”徐晓雷介绍。

■观测天宫的张骏

为了进一步学习天文观测所需的气象知识,今年世界气象日前夕,两人还专程去了一次上海气象博物馆。在讲解员面前,两位老男孩以“请教老师”的心态,认认真真提了一堆问题。

“平时,天气预报所说的多云,反映的是高层、中层还是低层云量?”

“是低层云量。低层云量多了之后容易下雨,对老百姓生活有直接影响。高层中层的云量反映的是外部光线受遮挡的情况,与日常生活关系不是很密切,所以一般无需介绍。”

讲解员的专业解答,破解了二人观测中的一大疑惑。“有时候我看天气预报说是晴天,但却观测不到什么东西,原来高处还是有云挡着。”徐晓雷说。

■徐晓雷(左)和张骏在上海气象博物馆

“我还问他,如何掌握当天视宁度的情况?当我们观察很微弱的光线,比如天宫反射的光线时,对视宁度的要求是比较高的。视宁度取决于大气湍流的活动程度,这个信息气象预报里没有。它指的是,空气跟空气之间相对运动的激烈程度,会影响光线运行的方向。比如一个炉子正在烧火,你的视线穿过炉子,去看炉子前面一个物体,会发现这个物体有点在动。这是因为炉火燃烧时,局部地区空气对流比较激烈,影响了光线的传播方向。如果视宁度太大,光线全部散掉了,那就看不见天宫了。”徐晓雷解释。根据讲解员的答疑,他找到了一款能够查询视宁度的App,解决了观测中的另一大问题。

■观测天宫的徐晓雷

天宫观测小组共有6名学生,都是金山中学的尖子生。他们有天体运动的计算能力,学过牛顿三大定律、万有引力定律,能够计算出人造卫星的轨道,预测天宫的运行情况。徐晓雷和张骏把从气象博物馆学到的知识再教给学生,进一步提高了观测成功率。

把梦想传递给年轻一代

星空是给人启示的地方,它让人感悟到生命的意义所在。

观测天宫的过程中,有成功也有失败。但老男孩不会畏惧失败。每一次遇到问题后,徐晓雷和张骏都会和学生们坐在一起,寻找原因。

他们告诉晨报记者:“如果当夜星星很多,说明气象条件很好,没有云层遮挡。但我们没有看到天宫,有可能是因为我们所在的观察区域里,天宫反射出的太阳光面积比较小,不容易被看到。如果当夜星星很少,那就可能是中高层云量较多或者视宁度不足的问题。”

■和金山中学学生一起观测

对于学生来说,每一次观测,都是将课本上的知识用于实践的过程。作为过来人,徐晓雷和张骏深知,年少时从事过探索性的工作,今后面对未知领域时,会有更强的能力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而这也是求学深造中必备的素质。

“金山中学的拓展研究从高一开始,到高二结束,一共两年。两年里,我们组织过多次分批观测,6名学生当中,已经有4人观测到了天宫。今年6月,这批学生进入高二尾声,我们希望学期结束前,还有2名学生也能亲眼看到天宫。”这是徐晓雷和张骏共同的心愿。

有过10年教师经验的徐晓雷,很想知道追逐天宫的旅程给学生们带来了怎样的启迪。在课堂的模拟问答中,他鼓励学生们大胆陈述对天宫知识的钻研过程,对天文学科的了解和思考。面对即将到来的高三,面对大学和专业的选择,学生们也在认真考虑着未来的方向。

■指导天宫观测小组

为了鼓励年轻人勇敢面对梦想,徐晓雷和张骏还带着学生们走进了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走进了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和梦天实验舱的总装车间,近距离感受中国的航天梦。

他们告诉这些优秀学生,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早已有天文学系,清华大学也于2019年成立了天文系,更美的蓝图等待学生们追求和绘就。如果这批学生中,有人受到天宫观测经历的影响,将来投身国家的航天事业,那就是这对“追星老男孩”最欣慰的事。

标签:

上一篇:每日信息:野营车6月30日之后不得进入上海迪士尼乐园!迪士尼将实行载具和车辆新规
下一篇:最后一页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