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王家卫担任监制、总导演的剧集《繁花》发布了“繁花似锦”海报和预告片。在预告片中,原著作者金宇澄惊喜现身,胡歌饰演的上海阿宝蜕变为宝总,而在车墩为《繁花》1:1搭建的主场景之一“黄河路”首度曝光。
(相关资料图)
那么,黄河路是如何成为美食街的?上海人心目中的黄河路是啥样子?如何看剧集《繁花》中出现的“黄河路”场景?本期的新闻晨报·周到《上海会客厅》节目,我们就此话题邀请多位嘉宾进行交流,分享个人观点。
晨报视频节目《繁花》预告片像是三、四十年代魔都
何振华:资深媒体人、上海作家、杂文家、评论家
直到现在,我都没明白王家卫的《繁花》拍的是一部故事片电影,还是给电视台或网络播放的剧集。开拍两年多了,还没杀青。6月份发布了预告片花,说实在的,我不喜欢;近日又发布了一段预告片花,看上去感觉勿像是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上海,倒像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魔都。商业化运作不奇怪,但搞得再怎么玄乎其玄,人的心理都存在阈值,也就是临界值。小说《繁花》毕竟不同于王安忆的《长恨歌》,王家卫要拍出可看性强、形散神不散的“故事”,岂言易哉?用《花样年华》的色彩刻意勾勒出一幅黄河路的线条,大上海本就是一座不语高山,一不小心,静水深流的感情弄成了勾兑。至少,我是不希望它成为又一部《爱情神话》,而有没有当时那种“神话”效应,我也表示怀疑。
车墩影视基地搭建的黄河路场景
我有位在车墩影视基地工作的朋友告诉我,“黄河路”的街景搭得相当不错。花了大价钱,当然要的就是逼真。毗邻大光明电影院和国际饭店的黄河路口,有一家与话剧同享荣耀的长江剧场,当年因为建筑陈旧于1993年4月停演,剧场经过精心整修于2018年重新归来。
位于黄河路的长江剧场
二十几年前,我给《艺术世界》写过一篇文章《怀念话剧》,我在这家剧场看的最后一出话剧,是胡伟民执导的白先勇的剧作《游园惊梦》。戏是灰色的,但是,一出话剧,能融电影、京昆戏、舞剧多种艺术于一炉,手法繁复,移步换景却是那样的自然,让观众不觉在戏外。导这出戏的胡伟民,上世纪五十年代去北大荒,二十年后回到上海,十几年当中几乎以一年两部戏的拼劲,给上海的话剧舞台留下一个空前的灿烂。
黄河路夜景
黄河路上的来天华,以及从黄河路穿过北京西路的那爿最早的梅园邨,当年我也是常客。但我从不认为它是上海滩头一块地标;早在它之前就已然闻名遐迩的虹口乍浦路美食街,人尽皆知,近悦远来;王朝、丁香、博世凯、珠江等餐饮店铺,鳞次栉比,霓虹通宵,百业兴旺。从海外飞抵沪上的国际航班上,据说能清晰看见一条灯光璀璨的“风景线”,那就是乍浦路。
剧集《繁花》预告片中出现的黄河路场景
这次发布的《繁花》片花,说黄河路是剧中人“争相踏上的逐梦之地”,而在我忆念里,熙来攘往的乍浦路,才是改革开放初期魔都人心目中真正的一块地标。时移世易,说来说去,杯觥交错可以体现也可以演绎海派。
我曾去过黄河路美食街吃饭
葛明铭:国家一级文学编辑、上海非遗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曲艺家、故事家
电影《繁花》预告片又发布了,片子里1990年代初期的上海霓虹眩目,灯红酒绿,宝总混迹其中,风光无限。预告片拍得很酷,但是1990年代初期的上海其实并不酷,甚至还蛮土气的。小老板们爱去的云南路和黄河路美食街,虽然也有霓虹灯,却摆脱勿了暴发户的审美和小老板们的俗气。
1998年的黄河路美食街(图片来源《黄浦区续志》)
1990年代中期,我曾去过几次黄河路美食街吃饭,印象当中是油腻的地板,逼仄的店堂和包房,土豪式的装潢和大门口的拉客,和王家卫的感觉相去甚远。
拍故事片虽然不能用拍纪录片的要求去苛求,但也不能太野豁豁,对时代背景的大氛围还是要真实,否则会误导后人。当年的港式《上海滩》就落下这样的非议,一剧终了,关脱电视,上海人板要咕一句:“瞎讲有啥讲头”。虽说“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或许“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阿宝”,但上海却只有一个。
当初建黄河路美食街,是为了解决就餐问题沈思睿: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三级调研员、长期从事《上海年鉴》编撰工作,近年来主编出版了《方志上海微故事》系列丛书(四册),为读者讲述精彩纷呈的上海故事
黄河路位于黄浦区的西北部、人民广场北隅,筑于1887年(清光绪十三年),初名东台路,1904年(光绪三十年)改称派克路(Park Road),1943年10月更现名。南起南京西路,经凤阳路、定兴路、牯岭路、北京西路、青岛路、新闸路,北迄南苏州路,全长755米。
20世纪80年代早期的黄河路(历史资料图)
《上海名街志》披露了黄河路成为美食街的原因。1992年2月,黄浦区人民政府收到一封外地来沪出差干部的来信:
从外滩沿南京路自东向西走过“中华第一街”的繁华给我很深的印象,可是正当中午饥肠辘辘之际,想找一家饭店就餐时,却发现“僧多粥少”,饭店太少,店堂内人头济济,用餐的人站了一排又一排,能否在南京路旁适当增加一点饭店……
就是这封人民来信,引起了区政府的重视,拟选南京西路国际饭店一侧的黄河路,闹中取静辟一条美食之街,开发黄河路美食街方案经区长办公会议原则同意,于1993年初启动,召开“辟建黄河路美食街誓师大会”,提出目标:10月上海黄浦旅游节前建成黄河路美食街。经各方8个月共同努力,9月30日,黄河路美食街的跨街灯彩牌楼矗立于路端,标志美食街已建成。
金秋十月,首届上海黄浦旅游节开幕,美食街营业在爆竹、锣鼓声中揭开面纱,为旅游节增添了一道新的景观。凤阳路至北京西路约200米一段街侧,形态各异、大小别致的店招、广告牌,高低错落,郁郁葱葱,入夜,盏盏、串串的白炽灯、霓虹灯、泛光灯成为一道景观。
1999年的黄河路美食街(电影《紧急迫降》实景拍摄)
我依稀记得1999年,上海电影厂拍摄过一部当年很有名的电影《紧急迫降》(2000年上映),其中有一处就在黄河路美食街实景拍摄(见上图)。这里说句外行话,看了最新的《繁花》预告片,感觉王家卫的风格压过了原著。
不再闹猛的黄河路美食街
严山山:《上海会客厅》节目主持人、新闻晨报·周到编辑记者
还有人记得那条闹猛一时的黄河路吗?那个历史片段应该是在老上海人的记忆里面了。黄河路于我而言是太熟悉了,自这里在1993年成为美食街之后,这里一直是母亲与其亲友团的首选聚餐之地。因为外婆是广东人,姨妈久居香港,所以每年的大团圆,屋里聚餐自然选在了粤味馆,而且接待我们的那位女经理也会讲粤语。
前段时间我正好去了一次黄河路,上一次去黄河路应该是在2020年,那次也是因为姨妈来上海。我去粤味馆的那天没找到当年接待我们的那位女经理,饭店员工说她已经退休好几年了。谈到经营状况,员工说,好在饭店是自有物业,当年老板买下了,所以能坚持开到现在。粤味馆其实最初是从乍浦路搬到黄河路的,我印象最深的是一道牛肋骨,这道菜绝对是创新海派菜,很多朋友讲,光是看看图片已经是垂涎欲滴了。
粤味馆和创新海派菜牛肋骨
长江剧场的对面是苔圣园,这家餐厅据说创始于1993年,也算是当年第一批入驻黄河路美食街的商户之一。我进去,听到的是食客们讲的是“沪语乡音”。我特为体验了一下洗手间,空间确实是小,背了双肩包的我竟然在里面无法转身,真是“螺蛳壳里做道场”的感觉。
在黄河路开业于1993年的苔圣园
千里香、马家烧烤、老上海葱油饼、黄山菜饭,走在黄河路上,感觉今天的黄河路美食街已经变成了小吃一条街。我看到了小杨生煎,勿晓得王家卫导演有没有品尝过这家的生煎馒头。佳乐汤包,隔壁杂货店的老板说汤包店是搬到附近了,不过我一时没找到。我拍了一张带霓虹灯的夜景,但这场景似乎与《繁花》预告片里的场景相去甚远。
今天的黄河路美食街已经变成了小吃一条街
一位老友告诉我,从出生到搬迁,他在黄河路居住了有16年。黄河路留给他最初的印象就是宁静,美食街现有的店铺,原本都是他天天途经的民宅与厂房。那个年代城市盛行美食街,经济开始起步,生意需要洽谈,所以美食街的那些饭店无疑就成为了很好的社交载体。
对了,这里我想告诉导演,1992年,黄河路这里可没有预告片里那些生意兴隆的餐厅和霓虹灯,而上海阿宝的故事也没登场。
各位市民朋友,对于今天的黄河路美食街,侬是哪能看个?欢迎留下侬个评论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