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速递!为上海本土昆虫多样性研究贡献民间力量,助力青少年感受科普乐趣关注大自然-“大城小虫”喊你来当“玩虫”志愿者

说起昆虫,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蚊子、苍蝇、蟑螂、蚂蚁……但在昆虫的世界里,还有不为人知的美妙的另一面,比如翅膀上有四边形黑灰纹路的樟蚕蛾、薄荷绿与藏青色交织在一起的黑丽翅蜻、身子细长又红亮的日本黄蟌、身体粗壮行动敏捷的褐足似织螽……

在上海,有这样一个成立两年的公益组织“大城小虫”工作室,由一群热爱自然的年轻人组成,致力于上海本土动物多样性的调查、保护及相关的科普工作。通过在这个城市的各个角落调查,他们甚至发现了本土昆虫新物种:上海双斑粗角步甲、天马华冥小葬甲、虹桥莱甲。


【资料图】

最近,“大城小虫”工作室发起上海昆虫多样性公民科学家调查团队组建的倡议,号召所有关心和有兴趣深入了解本土昆虫多样性的市民加入,完善上海昆虫物种的相关数据。目前,已经有200多名昆虫调查志愿者加入,这些公民科学家将通过记录、数据分析、制作标本等开展科研工作。

“喜欢昆虫不需要走很远,哪怕是家门口,也会有新的发现”

“很多人都认为昆虫调查一定要去野外,比如说大山里、热带雨林等等,但我们想要告诉大家的是,只要你热爱,就可以从身边开始。”“大城小虫”工作室是由五个有共同专业背景、热爱自然的年轻人自发创建的工作室。五个年轻人是上海师大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上海昆虫学会理事汤亮,职业昆虫科普人宋晓彬,玉雕家余之舟,从事农业相关工作的周德尧,上海师范大学青年教师、昆虫科普达人彭中博士。他们因为热爱昆虫相识于网络。

相比较其他“爱虫者”团体,“大城小虫”工作室把探索的目的地就定在这座摩登都市里。随着生态环境越来越好,小虫在大城里的栖息状态如何呢?更重要的是,工作室团队的成员,希望让更多公众能够感受到昆虫离生活并不远。

于是,共青森林公园、崇明湿地、甚至是小区里的花园里……都成了“大城小虫”观察记录的目的地。“我们想告诉大家,喜欢昆虫不需要走很远,哪怕是家门口,也会有新的发现。”汤亮说,“每到夏天,每家每户都会来一些‘不速之客’,各式各样的甲虫,跟我们人类一样,都生活在这个都市里。”

玩虫子,在很多人眼里,这是一个有点奇怪的兴趣。但在“大城小虫”工作室里,却是一件最正经的事。“你不觉得大千世界造就了不同类型的虫子,在发现的一刹那,用眼睛感受美的片刻,整个世界都被惊艳了。”周德尧认为,无脊椎动物拥有动物界最高的多样性,虫子们有的好看、有的可怕,但它们却适应了地球上所有环境,因为哪里都有虫子的身影。

对于“大城小虫”工作室而言,除了完成自身科研工作之外,更重要的是想通过这样的形式,对公众进行科普,特别让青少年关注昆虫、关注大自然。汤亮是两个孩子的爸爸,他深有感触,“人的天性对万物好奇,更不排斥色彩斑斓、形式多样、会动的昆虫,所以我们往往能看到很多孩子很开心地玩虫,家长们却不敢触碰,甚至不愿意孩子走到大自然里去玩,更不要说自己去挖泥土找虫子……”在汤亮看来,让青少年感受到昆虫世界的魅力,才能让这份热爱传承下去。于是,“大城小虫”工作室在采集、观察和研究过程中,对所积累的成果分阶段地进行总结,陆续以各种不同的形式转化成针对公众的科普知识内容。

“尝试寻找那些生活在城市中但还未曾被记载过的小虫子,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在这个世界上,有一个名叫“上海”的双斑粗角步甲,正是由“大城小虫”工作室发现并发表了论文。“其实,‘上海’的幼虫,在我读初中的时候就发现过,因为我记录在了自己的昆虫笔记里。”宋晓彬说,直到2018年才正式发表论文,并最终确定是新物种,“当时第一次记录,并不能确定这是新物种。”

十多年来的不断研究,让宋晓彬和工作室的伙伴们走入了更广阔的昆虫世界,也让他们发现了更多的新物种:天马华冥小葬甲和虹桥莱甲。“不是一定要走进原始森林才能有新发现,也不是专家才能发现新物种。”宋晓彬说,“只要足够热爱,只要脚踏实地地去持续做一件事,总会有新的发现和感悟。”

如今,上海掀起了一股露营热。很多家长在双休日都喜欢把孩子带到公园、露营地,汤亮认为,如果有一些科普指导,那么家长就可以带着孩子开启一场“探虫大冒险”,“因为在上海开展野外考察基本上属于非常安全,观察虫子也不复杂,只需要带着一双发现的眼睛。”

那哪里比较容易观察到特别有趣的虫子呢?汤亮说,在白色或者黄色的墙面上经常会有昆虫停留,夜晚的路灯也能吸引到不少的夜行性虫子,还有公园里的围栏以及荒地的石块以及朽木下都是寻找虫子的好地方。如果想要观察蜻蜓、蝴蝶,那么可能就需要带上捕虫网、望远镜等等;如果想要找水中的虫子,那就要准备好下水的衣物和水网……观察虫子的方法还有灯光诱集、埋罐陷阱、筛落叶法等。

作为一项专业的学术研究活动,研究昆虫远不止观察这么简单。汤亮介绍说,“我们还要做大量的文献查阅、拍摄鉴定、标本制作等等,事实上,这不仅是一个随便玩玩的兴趣爱好,更是非常专业的学术研究。因此,尝试寻找那些生活在城市中但还未曾被记载过的小虫子,尤其是新物种,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延伸阅读]

招募志愿者,共同参与本土昆虫多样性调查

已组建完成200多人的志愿者群,将投入到实践阶段

最近,“大城小虫”工作室发布了《上海昆虫1000种公益手册》电子版,这本手册是在之前公布的初版基础上,根据爱好者和读者提出的意见,进行修订后重新公开免费对外公布,这种参与感让工作室成员有了希望更多人能加入到志愿者团队来的想法。

这本手册所记录的1000个物种仅仅是上海昆虫物种的一部分,每一种昆虫都配有图片、特征、习性的简介,也是想通过这本手册,让更多喜欢昆虫的人,能够像查阅字典一般迅速了解各种昆虫。汤亮介绍说,“我们在寻找那些曾经在上海生活过的昆虫,但近年来却未曾再在此处出现过昆虫,我们想要知道它们是否还生活在这里,生存的现状如何,我们还有机会为它们做些什么……”

上海的虫类资源相较于全国其他省份肯定是较少的,但即使这样,本土物种资源的调查工作可能是团队花上一辈子都没办法完全调查清楚的。因此,“大城小虫”工作室发起上海昆虫多样性公民科学家调查团队组建的倡议,号召所有关心和有兴趣深入了解本土昆虫多样性的市民们加入。目前,200多人的志愿者群已经组建完成,下一步将投入到实践阶段。

那么,公民科学家到底要做一些什么呢?汤亮介绍说,“其实,我们志愿者所做的事情,既有简单的,也有复杂的。每个人都可以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共同参与昆虫多样性的科研工作。”

汤亮表示,擅长摄影或采集制作标本的志愿者,可以将平日里记录到的上海本土昆虫的生态照或标本图片在群内进行上传交流或寻求鉴定;擅长鉴定或对于某些昆虫类群特别熟悉,可以帮助群内爱好者进行昆虫物种的鉴定;擅长查阅文献,可以帮助团队成员进行文献检索,为寻找或鉴定本土物种提供方向;擅长处理数据,可以帮助团队对已有的数据进行归纳和整理等等。

“让昆虫爱好者能有一个互相交流学习的空间,也为本土昆虫多样性科学研究贡献点民间力量。”这或许就是“大城小虫”工作室发出倡议的意义所在,更重要的是让更多青少年能够保持好奇心、培养观察力,让昆虫科普带来的乐趣,让更多人感受到。

标签: 组建完成 深入了解

上一篇:
下一篇:
热门推荐